《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》閱讀心得 Part1:建立正確的談判思維

【閱讀心得】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-1:建立正確心態

媽媽想要跟友謙、友智分享我看的第一本談判書:「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」(Getting More)。這是一本近期影響媽媽最深、也是最實用的書之一。

自從我擔任主管後,光有硬實力(hard skill)還不夠,工作上遇到越來越多挑戰,大多與「人」有關。基本上我認為只要不要太笨,久了工作能力都會慢慢跟上,但是年紀越大,會開始遇到職場鬼故事,就得靠軟實力(soft skill)來解決。

一開始我上網搜尋「卡內基」,但發現光靠心靈雞湯無法解決我的問題,我需要更Solid的解方。於是「談判」這兩個關鍵字浮現心頭,一頭栽入,還去報名上了談判課。

談判完全跟我想的不一樣,不只有賽局理論,也不是話術技巧,重點是釐清目的(心態要對)、設定目標(理性分析)、擬定戰術(情蒐與同理心)、沙盤推演(準備充足就有自信)。

先看懂局,然後換位思考

用腦袋而非感覺去面對你所遭遇到的每件事,善用賽局理論,漸漸變成一個「看得懂局」的人。再切換至對手頻道,以換位思考的角度,「了解對手的感受」後,才能建立關係,進而搞定人。

先理性腦、再切換成同理腦(同理心並非同情心),把「人的主觀感受」納入談判因素。這本書也讓我突破了以往一些舊的觀念如下。

突破觀念(1):想贏得談判,光是賽局理論還不夠用,一定要先搞定「人」

賽局理論的假設是,人是「理性」的。不過真實生活中,人跟人的相處,特別是一對一的互動,大部分用不上賽局理論(說說看,你真的有用過囚徒理論去分析事情過嗎?)   大部分的談判對手在談判中,是被情緒主導,而非理性。

因此,真實的談判,光是賽局理論不夠。

能夠讓自己隨時「跳脫情緒框架」,化身「第四道牆」,客觀分析事情發展走勢,再加上充分的準備,就有很大的機會能贏得談判。

成熟版的大人吵架(談判),不是比誰大聲,而是比誰更「理性」、誰有更多「準備」、誰更「從容」。真正的高手,連生氣也是「策略性」的,而不是被誰逼到生氣。

突破觀念(2):談判不是講對錯,不是辯論比賽,也無關好人/壞人之分

「就事論事、談對錯」並不是一個理性的談判目標。

只會一昧跟對方講道理,證明我是對的,他是錯的。結果雖然你是對的,但可能因為你太囉梭、太強勢等,最後對方不爽離開,談判破裂。

因此,談判目標,是讓對方願意接受我的協議,我就贏了。不管誰對誰錯,只要對方願意接受我所講的話,進一步達成我的目標,那就是成功。

突破觀念(3):談判靠的是準備,而不是臨場反應跟口才

講越多,破綻越多。談判時,焦點放在如何從對手身上挖出更多資訊。

談判的對話要精準,沒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做、沒有意義的話不要說。談判比的是準備,比的是誰更能預期對方的反應、以及探測出對方的底線。

偶爾沉默,勇敢讓時間留白,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!

突破觀念(4):讓對方感覺贏,是一場更漂亮的談判

我的第一個聯想:職場上有一種人,有點小聰明,卻不懂做球給老闆,把老闆當空氣晾旁邊的人,最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。

焦點放在對手,自己才是最不重要的那個人。進入對手冰山底下的潛意識,進一步看見對手的背後傷疤、了解對手在意的點、或對手沒有說出口的想法,而非圍繞在你自己的點上。

你覺得你現在贏了?但很可能輸在後面。只要能夠達到目標,讓對方感覺贏了,又何妨?

讓對方感覺贏了的情境有:

  • 雖然建議是你想的,但是要讓對方覺得是他想出來的。
  • 面對可能產生衝突的人,可以先買杯咖啡或先問候對方心情,再開始談事情。他會覺得被尊重,對方就覺得贏了。
  • 要讓對方覺得他沒有損失、或者是他主動給你,而不是被拿走的。
  • 可以先道歉,感謝對方的職責(如被警察攔下)。
  • 授權對方是一種重要方式,當讓別人參與你的問題時,對方會覺得獲得權力。
  • 總是留點錢給別人賺,不要全部自己獨吞。

以上只是我的這陣子練習談判技巧的心路歷程。接下來我就進入正題,寫出「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」的書摘,並結合我談判課的心得。因文章長度很長,就分成三篇來寫吧!


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心得摘要-1

【閱讀心得】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(1):建立正確的心態
媽媽想要跟友謙、友智分享我看的「第一本談判書」,建議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回顧本文,磨練自己的溝通技巧(人久了會忘記、會懶惰!)。讓我們先從建立「談判的正確心態」開始。

談判的基本原則

爭取「更多」,而不是爭取一切

  • 有效的談判者從來不對任何東西感到滿足,因為他們持續在摸索能不能爭取更多。我教過最優秀的學生,都希望別人能給他們批評指教。
  • 傳統談判叫做雙贏,但是本書不是要談雙贏,而是更多。
  • 使用權力或借力使力是一種談判形式,但通常不是很好的形式,代價比較高。但如果我說服你心甘情願做某件事,代價通常不高。
  • 想讓人給你想要的東西,關鍵在於重視對方,而不是打敗對方。
  • 如果只想著獲勝,你會輸。要注意細節。

人是談判時的重點,一定要先把人搞定,再來談事情

建議把「關係」放入談判架構的中心,關係是一種精神付出,可以代替金錢。如果你把對方當成「個人」看待,他幫你的機率會比平常高5倍,是90%與15%的差異。

  • 如果你無法和對方討論議題,就先停止。回頭先談人,之後再來解決問題,別一股腦硬談。
  • 考慮第三方的影響:這有可能是對方有必須聽從的人(例如老闆),有可能是對方用來做擋箭牌(配偶/同事)。例如對方同意你的看法,但他有個難以理喻的老闆,這種情況下可以聯合對方一起想一些論點,來說服他的老闆。
  • 在談判中爭論對錯毫無意義:不爭論往事是一種解脫,鼓勵對方只談他們可掌握的事,有助於區隔相關與我無關的事,讓談判的雙方更有權力。你可以說:為什麼要把以前的事情怪到我頭上?我並沒有參與,我也不代表當初參與那件事的人。
  • 談判的首要任務,是讓對方「有意」聽你講話。當你先問對方意見時,表示你重視對方,對方就比較有興趣聆聽你講話。
  • 避免「你先讓步,再來談」,而是:談話優先,提案在後
  • 傾聽對方的問題,並提問,肯定對方的看法。你越是責怪,對方越聽不進去;越重視他們,他們聽得越多

理解人的知覺與溝通模式

為什麼誤解會這麼頻繁?因為我們以為對方腦中有特定的想法和情境。如果你想說服對方,就必須以對方的速度一步一步來,而不是按以自己的速度。如果想要說服別人接受不同的觀點,必須從他們「已知觀點」著手,而非事實。

有效溝通

持續溝通、傾聽提問重視對方、常做歸納摘要、保持冷靜、確定目標、堅定立場但不破壞關係、尋找微小訊號、討論知覺印象的差異、了解對方如何給承諾、決定之前先諮詢、把焦點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、避免爭論誰對誰錯

  • 「如何了解別人」:從閒聊開始。對那個人感興趣、建立關係。
  • 「建立人際關係」:必須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。
  • 「讓人持續吐露看法」:對對方有好奇,主動了解對方有什麼感受、在思考什麼?
  • 「說明你的看法」:是最後才要做的事。

談判的四個層級

面對重要的提案,我會用賽門‧西奈克(Simon Sinek)的黃金圈(Golden Circle)溝通法則。但是大部分職場溝通,我大概只能做到第二個層次。

第一個層次:「迫使」對方做你要他們做的事

包括命令、下指令,不需要情感上的交流,也不需要了解對方的意願、也不用在乎對方的看法,也不需要解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,只需要給指示(what to do)

第二個層次: 讓對方「思考」你希望他們做的事

從我的觀點去解釋這件事為什麼要做、會帶來什麼利益、如何做(why /  how /  what to do) 

第三個層次:讓對方「理解」你希望他們理解的事

為什麼對方該聽這件事情?這件事情跟對方的關聯度為何?從這件事情對方會得到甚麼好處?

第四個層次:讓對方「感受」你希望他們感受的事

運用「情感」的力量,往往戰勝理智(但這部分我還是不了解,不太確認跟第三點的差異在哪裡)

光是把校正談判心態,時時刻刻察覺自己在哪個談判層次,功力就可以大增。

延伸閱讀:

【閱讀心得】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-2:談判的12個原則與工具清單

【閱讀心得】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-3:談判實戰演練

歡迎留言討論、一起成長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