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峰值體驗》讀書心得:不做在關鍵時刻的行銷都是浪費!掌握四大關鍵時刻,讓最少時間發揮最大價值

好友去商周上課買了這本書送我❤️

作者王志謙本身是科技業出身,兩岸三地知名大學、得到APP上都有開課,累積深厚的學業界經歷。

為什麼《峰值體驗》這本書近年在兩岸三地這麼紅?因為已經越來越多時刻「行銷無用」。

相信行銷人都讀過當代行銷學之父菲利浦.科特勒的「STP」市場區隔與定位、行為經濟學家卡尼曼《快思慢想》定錨理論、框架效應、峰終定律、厭惡損失等,但龐大的系統理論如何落地執行,在企業內優化運作?

《峰值體驗》值得一看的地方,在於如何「省去不必要的優化」,並將行銷學理論融合進品牌輪架構中,是一套可以兼具洞察與落地的執行系統。

這本書適合品牌創業者、處級以上主管、品牌專業經理人閱讀。

為什麼要找出峰值體驗?

根據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(Daniel Kahneman)的「峰終定律」,人只會對記得「最高」、「最低」、「最終」三個時刻。

因此加上最初、刪去最低,品牌必須要在「最初」、「最高」、「最終」這三個黃金時刻創造峰值體驗,集中火力放大自己的美,省去不必要的優化。

不求做多,要做深,用「一公分寬打透一萬公尺深」。

一家企業經營久了,常留下很多未盡完善的技術債,外人一來經常指手畫腳,但現實是無法一次更改完,我們都知道大處著眼,但小處如何下手?

《峰值體驗》最棒的是提供一個框架降低內耗、避免無意義的空轉。

消費者跟你想的不一樣:先找出「愛你的」、「不愛你的」、「愛過你的」做顧客洞察

空戰只是展現火力的一環,但做生意需要贏得地面戰,直攻顧客內心深處,打贏蜿蜒巷戰、鑽入他們的潛意識地道,才能讓生意做得成、做的久、做更大。

地面戰的底層邏輯,萬萬不可靠企業內部自己去推論出來的,必須透過深入訪談顧客的感受。

正因我們太容易把決策視作線性的前進過程,但生活/商業決策恰恰是螺旋的、有進有退、迂迴曲折的,真正的答案往往不合乎理性邏輯。

《峰值體驗》書中有許多「顧客原來想得跟你不一樣」的關鍵時刻:

●買了350萬的錶的人,決策關鍵時刻是什麼?

●為什麼商務艙客人反而不那麼在意餐點?

●產品價位都差不多的羊奶品牌,為什麼第一品牌努力做市場教育做不成,反而讓第二品牌在關鍵時刻「承接」住客群?

峰值體驗 (MOT) 的關鍵策略

什麼是關鍵時刻(MOT)?

MOT :必須包含「是誰」、「在什麼情況下」、「感受到什麼」、時間長度建議三分鐘以內,重點在於「細分」。

MOTX:那個時刻應該要做甚麼事?

書中將消費者和品牌的關鍵時刻歸納為四大維度,即「進店率、轉化率、復購率和推薦率」(如下圖)。

根據企業現況,在四個象限決定側重點

《峰值體驗》讀書心得:如何判斷企業的問題-傻妮的兩棲筆記

四大維度的策略與檢視點

《峰值體驗》讀書心得:四大維度的策略與檢視點-傻妮的兩棲筆記

很重要的一點:做優化要「取捨」,才會高效,不用全部拿100分。

峰值體驗 (MOT) 的28個洞察點

可以參考以下這份清單,針對「愛過你」、「不愛你」、「很愛你」的人來擬定訪綱:

峰值體驗》讀書心得:MOT的洞察點-傻妮的兩棲筆記

B2B的峰值體驗 

《峰值體驗》的底層邏輯,同樣適用在 B2B,提到 B2B 公司的兩大優化重點:

  1. 最重要、但最容易忽略的是「公司簡介」:絕對不是簡報寫一寫而已!包括公司定位、差異化、為什麼要選擇你。
  1. 第二重要的是「Q & A」:要做到讓所有的業務都有標準化回答與話術。

「標準化」就是任何人來做都不會差太多。

 –《峰值體驗》

作者更嚴厲的提到,如果業務主管只會把自己當成王牌業務用,卻不花心思好好做好業務演練,無法讓整個團隊內化成反射動作,深信只有菁英才能當上王牌業務,公司業績就危險了。

選擇品牌訊息的四大思維

如何選擇品牌訊息?作者簡單扼要分享他的心法如下:

回到我過往工作日常,小至廣告投放/文案撰寫,大至年提/專案,分享我的思考方式:

①  三個圈(SWOT分析):客戶要的、做得到的、對手弱的

② 一原則:將核心思想「化繁為簡」,轉化成一句話

③ 四句話(針對不同階段目的設計訊息):每一步驟的訊息都要直覺簡單,無縫銜接/推進至下一步驟。

④ 多維訊息 :將訊息搭配五感與通路特性,進一步延伸成行銷戰術。

峰值體驗的實作步驟

 作者也大方分享企業落地10步驟:

①企業內部先看書/上課,建立共同語言

②檢視企業四大維度,針對問題出在哪裡達成共識

③內外探詢自己「美在哪裡」

④針對三種人(愛你的、不愛你的、愛過你的)做洞察,進行 FGD(Focus Group Discussion),目標,先百花齊放、多元視角,至少挑出 50個 MOT

⑤形成BAT ( Beachhead Target Audience ):先找出灘頭堡用戶,這群人複購強、願意推薦

⑥ 選擇出會真正影響購買決策的 MOT ,建議 3~8個。

⑦ 深化品牌訊息

⑧將5, 6, 7組成一個品牌輪,完成一個TA、三個訊息、八個MOT

⑨ 進行體驗設計MOTX,完成十八格表單(如下),進入現場測試。

如何設計出好的MOT的體驗表格?重點在於「連」

⑩ 利用 FGD 進行後測,同時不斷修正。

MOT 打破了正統行銷學的做法與順序

最後作者分享《峰值體驗》中許多推翻傳統行銷學的經典案例。

案例一:羊奶粉品牌案例

A牌羊奶粉一開始就設定「只要是斷了母奶要進入配方奶的寶寶」都是目標群眾,主打「寶寶的第一口奶」,看似符合邏輯;殊不知配方奶是牛奶粉的天下,一場硬碰硬的戰局。

A牌羊奶粉年成長率始終只有20%;反觀B牌羊奶粉成長率80%,沒看到它做太多行銷曝光,但行銷費用卻高得驚人,到底錢花去哪裡了?

原來B牌找對了一個關鍵時刻,切割出「喝牛奶會過敏的寶寶」,專注在店頭話術、銷售員手機中的過敏兒照片、小罐裝、試用包、甚至是店頭銷售員與品牌的抽成。

案例二:會購買 350萬名錶的人到底在想甚麼?

林董5分鐘內買了350萬的名錶,影響它的關鍵決策是:

  1. 我朋友都戴這款….我朋友說…. (但林董自己不懂,也不想花時間懂)
  1. 「這隻手錶厲害在哪?」  「這是納達爾代言的」 (林董根本說不出任何產品特色,而且他自己也不愛運動)
  1. 「為什麼不買百達婓麗?」「那我爸爸戴的」  

個人讀後感想,MOT 跟正統行銷學的不同之處:

  1. 順序很重要:先找出關鍵場景,再切割出一群會裂變拉新傳播的BAT (所謂的灘頭堡客戶,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歡你)、再決定目標用戶藍圖、再根據藍圖找出更多關鍵場景(MOT)。
  1. 先把一個BAT打透,再換下一個:一個BAT最多3個品牌訊息、8個MOT落地點
  1. 不要只是坐在電腦前的妳,要多走出去:我們經常合理化邏輯,但消費決策通常沒有想像中合理。從林董買錶的案例中,就會發現有錢人做決策有時候是很瘋狂的,且林董平常不看網球。 可延伸閱讀我先前的這篇文章:即使是B2B商業決策,也不脫人只跟他喜歡的人買東西的道理

即使迭代迭代再迭代,但莫忘初衷,越簡單越高級,就是我看完這本書的最大收穫。

加上行銷領域水很深,從媒體來不等於懂品牌,從品牌來不見得懂執行眉角,我從來都不敢說自己多懂行銷,必須持續精進,將底層邏輯的地道打得通透廣大,不論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都會有幫助。


本站有參與博客來的夥伴計劃,透過本站連結前往博客來購書的回饋金,將全額捐款給家扶奮發向上助學金。

書名:《峰值體驗》

作者:汪志謙、朱海蓓

歡迎留言討論、一起成長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