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貧窮不在於金錢,而是不知道有更好的路

YouTube影片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突然爆紅,這部看似輕鬆迷因梗的低預算 AI 配音影片,描寫重機車圈、男女關係、IG虛榮等社會現象,因為超寫實對白引起廣大網友迴響,成為現象級神片。

這算是一部…勸世片?看完後滿滿悲涼。

想藉影片跟小孩說些什麼,但因充斥 8+9 與 18 禁對話,難以親子共賞。

但若要真的對小孩講些什麼,我不喜歡講「階級只能複製」這種沒有建設性的話,那別讀書了直接躺平吧。

難道沒有富爸爸,就無法翻身嗎?

我認為貧窮限制的不是金錢,是看事情的視角。

窮則思變,懂得繞路

我又要來抨擊亞洲人的教育文化了,常常陷入成功=標準模板,成功=直線路徑的迷思。

不可否認,好學歷、好家境是人生捷徑,順利進入好企業,提早體驗到巴菲特說的「找到一條長長的坡道,然後滾雪球」的效應。

有次聽呱吉在 podcast 說,高中大學都沒有畢業的他,在社會上跌了不少跤。他說:「沒學歷不會完蛋,但會過得比較辛苦」。

但窮則思變,變則通,總有路走。

有個觀點我跟大家不一樣,我認為追求 IG 按讚數、流量變現沒什麼不好,這何嘗不是一條彎道超車的路?

只可惜山道猴子的虛榮心一日比一日膨脹,贏了面子,輸了裡子。

就算缺乏長期思維,至少避開地雷

我們常說,想要脫貧必須要有「長期思維」,避免短視近利,但這是否只是我們由上往下看的傲慢想法呢?

大鵝子班上有個身世坎坷的同學父母離異,偶爾會來我家玩。有一次他說周末去找爸爸,回來說「爸爸房間都是酒味跟啤酒罐」;再下一個週末去找媽媽,回來說「媽媽放我在車上玩手機,自己跟朋友去吃火鍋」

重點是,他也不覺得自己被放車上怎麼了,還覺得很不錯可以玩手機。
用電動打發時間,不然就是看大人喝酒,所以他的思維是怎麼樣呢?想要「趕快賺大錢跟享受當下」。

有一次他說「Youtube Banner 說只要_就可以馬上輕鬆賺到很多錢」(馬上被我勸阻!)

孩子啊,我不敢說你要多懂棉花糖的延遲滿足理論,畢竟我出外上班也知道大人常常只看短期利益。

但我真的很希望有人可以提醒這些孩子,多考慮 “ What if ” 的最糟情境,以及是否可以承受這樣的後果。

這甚至是一個社會議題。

不知從何時開始,社會出現「年輕人沒有富爸爸,再努力工作也買不起房啦」的氛圍。
與其努力,還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,反正明天跟意外也不知道哪天先來。

我小時候聽到的都是「努力就會有收穫」,現在年輕人被洗腦的都是「反正再怎麼努力沒有用,投胎決定命運」

Partial Truth,但至少你可以選擇不要墜入深淵,在岸上看別人開豪華遊艇派對就好。

不需要把自己看得多了不起

山道猴子的朋友、第二個女友也夠江湖道義,只可惜主角心中有一個「魔咒」。

魔咒來自於男性自尊,自尊又源於自卑。

當一點小事觸及自尊,就過度反應並開始自卑,躲在自己的小小世界,東想西想,就是沒想過開口求助,作繭自縛。

「如果他能多想一點就好了啊」觀眾事後諸葛的說。

也許改變現狀的方式很多,但主角的自尊心與社會階級限制了他的眼界,能想到的解決方法也很少。

我很喜歡《逆思維》的一句話:「相信自己,但不會只相信自己的方法。」


好吧停止說教,其實我覺得自己也是山道猴子。

老人如我,聯想起兩部片:

《天若有情》看30年前的飆車華仔與女神吳倩蓮
《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》一步錯,步步錯

歡迎留言討論、一起成長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