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與哲學家談快樂》閱讀心得(2):如何獲得內心長久的快樂,活出生命的意義?

《與哲學家談快樂》(Happiness:A Philosopher’s Guide) 聽哲學家給你系統化的人生快樂建議

本書心讀文系列(1)說明如何獲得簡單的快樂:《與哲學家談快樂》閱讀心得(1):快樂是什麼?如何獲得簡單的快樂?

上一篇是談如何短期內快速獲得快樂的「小確幸式的原子習慣」,譬如說某人罵你,立刻轉念想像他是隻汪汪叫的狗,叫聲傷不了你(突然間全世界主管們都戴上維多利亞狗頭套)。

快樂第一步,先除去外界世界對我們的情緒干擾;下一步,是追求內心更形而上的快樂,活出自己的生命意義來。

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(非世俗目標)

還記得上一篇提到,哲學家斯賓諾莎說:「讓生命逐漸圓滿完整、追求成長,向小草一樣拼命從石頭縫挺出腰桿」嗎?

從科學驗證角度,當腦內分泌三種物質可讓人獲得快樂:

  1. 多巴胺:完成目標與工作時,當下的快感(較短暫)。
  2. 內啡肽:透過持續鍛煉,可獲得成就感(較長久)。
  3. 血清素:讓大腦覺得單純快樂,例如日照、吃甜食等。

上一篇已經講到如何透過持續堅持獲得快樂(內啡肽),接下來要談,如何設定人生目標?

環視生活周遭的人,誰是你打從心裡欣賞,想在談吐或能力上變得跟他一樣?

昨天剛好跟Head Hunter友人聊,他問我否會設定自己將來職涯目標是當上GM?我想了想,說:「我想當一名influencer,可以有貢獻與影響力。如果我有更大的能力,能當我就當,沒甚麼不好。但是,我不會設定目標是當GM,坐不上這個位子,豈不是很痛苦?」

總是追求形而下的目標,跟「外在世俗的比較」、「要證明自我的價值」,不能意識到「這是我的人生」,不是別人眼中的人生,那麼跟別人比較的心態、無窮無盡的慾望就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痛苦。

我想要對友謙、友智說,身為男人,帶種一點!自己當自己人生的CEO,而不要只甘於當別人公司名片上的CEO。

快樂不需從別人而來,不需別人給你尊敬,而是自己給自己尊敬,自己幫自己設定人生目標,不要別人幫你設「世俗上」的KPI。

透過本書反芻馬斯洛需求理論(Maslow’s Hierarchy of Needs)

接下來,談談媽媽我自己的人生目標。

每個人總有離開的那一天。告別式上不外乎就是大家對你的個人回憶:「感覺你是一個甚麼樣的人」、「你對別人的人生帶來甚麼幫助或啟發」,而不是職稱是什麼、賺多少錢。 

年輕時我參加Toast Master英語演講比賽,曾用過這張圖表達人生目標的想法,但一定要一層層破關嗎?

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(Maslow’s hierarchy of needs)_愛玩媽的人生MBA

如果以「金字塔」說明需求層次理論,容易落入闖關打怪的迷思,誤以為一種需求獲得完全滿足後,另一種需求才會出現?能不能由上往下呢?

最近我才破案!其實當年馬斯洛並沒有用金字塔表達。它可以是「俄羅斯娃娃」(當個人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,對安全、愛、自尊等需求不會就此消失)、也可以是「上下移動的梯子」(當一個人爬梯子時,手腳可以同時占據一個或多個階梯)。

大多數的上班族,身處社會需求(Social Needs)這個階級中,職場廝殺啦鬥爭啦等宮鬥劇,芸芸眾生啊~~

隨著時間的成長,我希望自己逐漸跳脫馬斯洛需求理論的中下層,從一隻被追著跑、左顧右盼的小松鼠,變成從容不迫的遨遊飛鳥,從金字塔的最上層往下俯瞰。

放下自我(Lower Ego):對世界敞開心胸,愛這個世界

愛是宇宙中最巨大力量,愛是神,神就是愛。

–愛因斯坦

前文提到「馬斯洛需求理論」(Maslow’s Hierarchy of Needs) ,但其實馬斯洛到晚年,他後悔把這個理論寫得過於草率。直至晚年,他認為真正最高層次是利他的「超越」(transcendence)

一旦達到這種境界,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就超越了個人的利害,開始對萬物萌生愛,與他人、與物種、對自然和宇宙,都感受到深刻的關聯性。

本書提到,「愛」是快樂的泉源。不光愛人,還要愛動物、愛植物、愛這一整個世界生靈。

為什麼要愛整個生靈呢?書中沒有特別解釋背後理論。

不過,今天英文讀書會剛好討論到「意識世界」,像是植物是否有意識?

朋友也提到了量子力學說,「意識或許決定客觀之存在」,我們看到的世界,就是我們反映出的世界觀,也是一個高度自我意識的世界。

當一個人自我無限膨脹,整個世界都只有自己的感覺最重要,失戀了、失業了、失敗了,彷彿整個世界天崩地裂。

所以,不要只專注眼前的事,偶爾抬頭看星空。

感受宇宙的浩瀚能量與秩序之美,感受自己的真實渺小,無論得意或失意,都只是滄海一粟,「自我」有什麼了不起的。

當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敬畏之心,這就是心中有上帝(造物主)的感覺。浩瀚宇宙中,我是一種能量的存在,能與世界產生連結,我的存在必有意義。

放低自我(Lower Ego)就是打開心房,與他人、與物種、對自然和宇宙,產生連結的方式,一種利它的自然和諧節奏,是更高層次的快樂。

我個人很推薦一本科幻小說《時間迴旋》(Spin)。這是加拿大科幻小說作家羅伯特·查爾斯·威爾森的作品,是羅伯特時間三部曲的第一部,就能體會我說與宇宙之間的萬物連結。

這題目越來越深了~回歸正題,我要特別提醒友謙,做個自信但謙卑的人吧!謙卑不是自卑,自信不是自傲,簡單舉出例子:

自卑(我什麼都不是):

「我只是一個空器皿,什麼都不能做。」

謙卑(放下自我,以他人為中心的談話)

可善用「提出問題」、「看對方比自己強」,相信每個人都有可學習之處,樂意接受建議。

或許我們現在還無能力製作「愛」的炸彈,以消滅正在摧毀這個星球的仇恨、自私和貪婪。然而,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一個雖小但有威力的「愛」的發射器,能夠發射愛的能量。

–愛因斯坦

*註:愛因斯坦是「不可知論者」,他所說的神,不是指俗世中「人格化」的神,而是創造宇宙的秩序和諧之美的造物主。

面對苦難,保持微笑

前面有提到,只有我們自己,才能定義自己的感覺。

面對過去,我們常感憂鬱;面對未來,我們常感焦慮,但這都是不可改變的現實,Why bother?針對可控制、可改變的部分,把自己該做的功課做完,其他的就別想了,睡個覺卡實在。

那若面對「現在進行式的苦難」,該如何自處?

首先,要先「不覺得」它是苦難,然後哈哈一笑,直視它!

////我知道真的很難////

剛好前陣子跟朋友討論「西藏生死書」的哲學觀(非宗教觀)。書中一開頭提到「輪迴」(reincarnation),想要晉升更高物種,就要直視你的恐懼(魔鬼),面對它,每次遇到的魔鬼會越來越難,最後就能升級。

想讓自己變成較低等物種(豬狗雞鴨等..)也很簡單。只要每次遇到困難(魔鬼)就逃走,每次都逃得掉,但下一次還是會遇到魔鬼,只是隨著逃跑,每下一次遇到的魔鬼會越來越簡單,最後就會遁入畜生輪迴。

我不信宗教,但我信這個哲學觀。尼采說:凡殺不死你的,都讓你更強大。

快樂各種境界層次 (總表)

以前我會覺得快樂是一種狀態,但我現在覺得快樂是一種能力。一個人若常感到痛苦,可能是缺乏高度跟格局(心理疾病不在討論範圍)。高度不夠,看到、聽到的都是問題。格局太小,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。

「與哲學家談快樂」所談論的快樂有各種不同的層次。我先依據我目前的領悟力,加上我過往的相關閱讀,整理出快樂的不同境界層次(這張表我日後會持續檢視更新/修正)。

誰不想要快樂呢?但是,「快樂是否值得我們去追求?」

覺醒神就是透過你而活著。
快樂的享受生命中的苦難。
臣服放下自我(Lower Ego)。

學會順應,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手,要學會接受。

孔子:能做官就努力做官,做不了官了那就毫不留戀。「聽天命」不是躺平,是「盡人事」後內心毫無執念。
自我實現快樂在於被需要、創造價值給別人。
不在於擁有了甚麼,而是創造了甚麼。
當我們幫助他人快樂,雙方的快樂是加乘。
練習感恩。
吸引力法則情緒是自己選擇的,只有你能讓你自己悲傷或快樂。

想法決定你的命運。
當你真心想要一件事情,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。
適當的墒(開放),增加自己的幸運表面積。
成長心態

追求內心快樂

不能改變就接受,能改變就堅持
擁有成長心態才有高自尊(不是高自我)。

情緒是自己選擇的,只有你能讓你自己悲傷或快樂。
不靠外力就得到快樂,快樂是從內心而來。  

正面想法對人生有幫助,快樂是一種能力。
正面情緒是加速器,反面情緒是阻礙力。

巴菲特:腦袋要去除負能量。
尼采:遠離悲傷。

斯賓諾沙:持續成長就會獲得快樂。 
尼采:所有打不死你的都會使你變得更強大。  
經過努力獲得的成就,和隨隨便便獲得的成就的快樂不一樣。
Stoicism
去情緒, 中性
冥想(Mildfulness):察覺你的情緒,然後去情緒

情緒是自己選擇的,只有你能讓你自己悲傷或快樂。  

不因他人的讚賞而滿足,不因批評而悲傷。

快樂不是值得追求的事情。  

專注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,而非不能控制的事情。
專注在當下能做的事情,而不是過去或未來。

專注在過程,而非結果(因為無法控制結果)。  
專注在行動,而非情緒。
對不可知的未來,不要有情緒,不要有期待。

英文書名:Happiness: A Philosopher’s Guide
中文書名:與哲學家談快樂
作者: Lenoir, Frederic/ Brown, Andrew
出版日期:2016/04/12

歡迎留言討論、一起成長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