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宇宙必修課:給大忙人的天文物理學入門攻略》(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) 2017年出版,由天體物理學家、宇宙學網紅、同時也是天文館館長Neil deGrasse Tyson所撰寫,曾高踞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第二名。
這是寫給一般讀者看天體物理學科普,但內容蠻硬的,我靠著自己的理解畫了幾張圖,以助日後記憶理解。
不同於商管書籍,宇宙學想必也是很冷門的題材吧。國中當過數學理化小老師,對純科學的興趣一直都有。只是出社會後都是以商管書為主,但好像也沒能當上甚麼厲害角色呢(笑),那不如多看幾本自己有興趣的書,自然科學就是一門讓人謙卑的學問。
我看到有網友說宇宙大爆炸理論被證實是錯的?但看過內容後,大部分是標題殺人法。咱們來天橋底下說說書,聊聊「宇宙大爆炸」(Big Bang Theory)後到現在究竟發生了甚麼事,以及近年熱門的「宇宙膨脹」(Inflation)到底是什麼?
我只是個業餘天文知識愛好者,非物理本科,若有觀念錯誤的地方,歡迎各位先進來信指正。
(以下為自己參考多方資料自行撰寫的,請勿竊取)
文章目錄
都卜勒效應Doppler effect
先幫大家複習國一學過的波長= 波速/頻率
都卜勒效應是當物體與觀測者有相對速度的話,物體遠去頻率變小、波長變長,稱為「紅位移」,物體靠近頻率變高、波長變短,稱為「藍位移」;不論是光波或聲波皆適用這個理論。
哈伯當年就是發現遠方星系的光譜都出現了紅位移,往紅端移動,而且距離愈遠,紅位移愈大,他靠著這個結果得到了「宇宙膨脹」的結論。
宇宙大爆炸(Big Bang):萬物存在歸功於十億個反物質中的物質
接下來進入正題。宇宙源於137億年前的一次「大爆炸」,然後就一連串的創世紀,光子啦質子電子啦等劈哩啪啦跑出來….
光看文字難以快速理解,絞盡腦汁自製圖表如下,當作複習國高中物理吧。
由下圖可知,138億年前,每十億次的正物質和反物質互相殲滅,會留下一個正物質,因此創造了原子,形成了宇宙萬物。
有人說,每一個受精卵都是生命的奇蹟,每一個原子也同樣是十億分之一的奇蹟。
爆脹理論(Infation):大爆炸後還有宇宙空間膨脹
前面講到的大爆炸(Big Bang)是像炸彈一樣炸開,但爆脹理論是根據Big Bang做進一步修正:大爆炸後宇宙空間在10-43 秒時發生了超光速的膨脹,可以想成一顆膨脹的氣球。
由上圖可知只有3種天然元素(氫、氦、鋰)是在大霹靂期間形成的,其餘的重元素都是在恆星爆炸後提煉出來的。
為什麼說是修正Big Bang Theory? 最初愛因斯坦認為,大爆炸後認為宇宙空間是靜態的,也就是「靜態宇宙觀」,為此還把廣義相對論導出之引力場方程式加入人為常數 「Λ」。
Λ僅僅是為了讓宇宙符合不膨脹的假設,愛因斯坦才「硬加」進去的。
但是1929年哈伯發現宇宙膨脹的事實後,讓愛因斯坦終於放棄了宇宙常數,且自嘲其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。
登楞~真 相 大 白!愛因斯坦透過廣義相對論所導出的引力場方程式,本來就是預言宇宙在膨脹,所以愛因斯坦又放心的把引力場方程式的人為常數「Λ」拿掉。
爆脹理論(Infation)超展開:宇宙空間不只膨脹,還加速膨脹,宇宙常數敗部復活!
但是故事結局總是超展開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在1998年,愛因斯坦死後43年,三個科學家想要測一下宇宙現在減速膨脹到甚麼程度了(因為有引力會減速),想不到一測之下,天文界三觀毀了,竟然是「加速膨脹」!
逼不得已,後代科學家把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式拿出來,再加入人為常數 「Λ」。只不過,這次的人為常數要再修改,變成宇宙是「加速膨脹」的常數。
看到這,我知道大家頭暈了,甚麼膨脹、快速膨脹?有差嗎?所以我畫了張圖:
而「Λ」的意義就是暗能量。當代科學家認為,暗能量是真空中的「反引力」能量,宇宙越膨脹,真空越大,暗能量就變大。也因為宇宙空間膨脹,暗能量比例變大,反引力也越來越大,導致整個宇宙更加速向外膨脹。若是沒有反引力,宇宙膨脹到最後,最終還會被引力給拉回來,也就是應該膨脹減速,而非膨脹加速。暗能量只是因為科學家計算結果對不上,必須假設有一種暗能量,也是必須加進去的「常數」。
暗物質不是黑洞也不是星際氣體雲,目前所有觀測器材都無法測量到暗物質;在「質能守恆」的基礎計算之下,暗物質和暗能量加總起來,佔了這宇宙的95%!
我們所能觀測到的,包括地上的一花一草,天上的星空銀河…等,只不過是這宇宙的5%而已。
近年科普界最火紅的關鍵字,少不了「重力波」
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中,愛因斯坦首度提出重力波的概念。
他認為,時間和空間並非獨立存在的,時間和空間是一體的,合稱為時空(spacetime)。因為物體有重力,當物體在時空中加速運動或碰撞時,就像水面上航行的船隻泛起漣漪,重力會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,稱之為「重力波」。
那麼,宇宙大爆炸和重力波有什麼關係呢?在宇宙大爆炸後,當星系或星團運動或碰撞時,就會產生重力波。此外,重力波還可以研究黑洞,因為黑洞的引力極強,可以產生強烈的重力波。
如此大膽抽象的概念,究竟是如何被導出來、又該如何證明?就在愛因斯坦提出重力波的一百年後,科學家終於找到了重力波存在的證據,只能說愛因斯坦真的很神奇!
2015年美國的雷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(LIGO)首度觀察到黑洞合併事件引起的重力波,並於 2017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。
愛因斯坦重力波和牛頓萬有引力的不同之處
牛頓萬有引力是一種經典的物理理論,適用於描述大多數的物理現象;而重力波更適用於描述極端條件下的物理現象,例如黑洞和中子星等天體的運動和碰撞。
牛頓萬有引力是一種靜態力場,其作用方式是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,而重力波是一種動態力場,是由運動的物體產生的,可以傳播到遠處。
牛頓萬有引力和重力波產生的物理效應也不同。牛頓萬有引力會產生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,影響物體的運動軌跡和速度。而重力波的作用是讓空間和時間產生扭曲和拉伸,這種效應在極端條件下才會明顯。
重力波就需要3D繪圖能力了,只好借台北市立教育天文館的影片來解釋一下:
什麼要有宇宙觀?
人類活在宇宙裡,宇宙也活在我們身體裡。
-《宇宙必修課》作者Neil deGrasse Tyson
作者說,每一口人類喝的水,最後都會回到水循環系統裡,水分子是重複使用的,因此現在我們喝的水,有一部分可能流過成吉思汗、蘇格拉底的腎臟。空氣分子也是循環使用的,我們現在吸的空氣分子,也可能通過拿破崙、林肯的肺部。
我跟你、你跟他,都互有連結。
世界不是繞著我們轉,保持開放並充滿好奇,會讓生活更加豐富。最終,我們的價值不在於我們自己,而是在於我們對整個宇宙生命的連結,可以更親切、更有同理心去對待別人。
因為你怎麼對別人,最終都回到你身上。
關於人為什麼要有宇宙觀,也可以參考我的這篇《與哲學家談快樂》閱讀心得(2):如何獲得內心長久的快樂,活出生命的意義?
書名:《宇宙必修課:給大忙人的天文物理學入門攻略》(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)
作者:Neil deGrasse Tyson
知道這些也治不了我的感冒
剛剛的留言沒留下來喔
有了喔